“良好的生态、优越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天鹅在我们这里停留,助力我们形成‘生态+旅游’乡村振兴模式,给我们带来发展红利,也促使我们更加自觉守护好这里的绿水青山。”4月3日,北票市南八家子乡党委书记、乡级林长张艳华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
林长制的核心是责任,当一方林长就要护一方生态。目前,我省已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共25401名,分别确定了林长责任区,实现了对我省全域覆盖,大家像张艳华一样“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以林长制为抓手推进林草事业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完善。自2020年试点林长制工作以来,我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经验,至今已全面建成林长制组织体系,部门间协作体系顺畅高效,形成了在各级林长领导下的部门协同、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而且省、市、县三级均印发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制定了林长会议、督导检查、林长巡林、考核评价等配套制度。
依托林长制,我省着力强化森林草原资源管理,一方面深入开展森林督查,在全国率先联合检察系统、公安系统开展森林督查问题整改“清零行动”,对2013年以来积压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进行限期查处,截至目前3.28万余件案件查处整改结案率达94.1%;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定额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出台完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完成全省3013万亩国家级公益林优化工作。
聚焦“增绿”目标,我省扎实开展“绿满辽宁”工程建设。去年完成“绿满辽宁”工程林草类项目建设任务392.98万亩。其中,完成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建设任务320.83万亩。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去年完成营造林157.98万亩,全民义务植树6019万株,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6万亩。同时,落实草原湿地保护修复政策,全力推动辽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目前创建阶段工作全部完成,已进入设立阶段前的审批程序;大力开展草原保护修复,完成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面积83.4万亩,完成草原鼠虫害防治面积155万亩;加强湿地修复治理,完善全省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并推进7个省财政湿地保护补助项目实施。
以林长制改革为契机,我省多地在守牢生态红线、不懈增绿的基础上,坚持多措并举抓富民,不断提升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本溪市依托“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中国刺五加之乡”“中国山参之乡”等地理标志品牌优势,发展以林下参为主的森林药材基地和以红松为主的森林食品产业基地,全市林下经济面积超过300万亩。由近20个森林旅游景点组成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带逐步成型,森林旅游由单一观光向健康养生转变,走出一条“不砍树也致富”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在林长制工作的引领下,我省各地各部门协同作业,推动了“绿满辽宁”工程、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三年攻坚”行动、松材线虫病防治、森林草原防火等多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为保护我省林草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夯实了基础。